图片新闻 首页 > 医院动态 > 图片新闻

【党史学习教育】牢记使命勇担当,绍兴援青医师护佑大柴旦同胞口腔健康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人: 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1-09-30       访问次数: 554

今年6月,我院颌面外科党员医师朱挺跨越千里,前往青海大柴旦行委人民医院开展为期4个月的帮扶工作。100多个昼夜以来,朱挺时刻牢记嘱托,不忘初心,充分发扬“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服务精神,发挥学科专长,深入细致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在遥远的青海书写无悔青春。

 

迎难而上勇担医者使命

从海拔几十米的绍兴,到达海拔三千多米的大柴旦,绍兴援青之路,贯穿几千公里,跨越雪山江河。初到高原,头痛、失眠、心率加快等一些高反症状接踵而至,甚至有时候不得不通过吸氧来缓解症状。在来之前做足了思想准备,朱挺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挡住帮扶热情。

到达新的工作岗位,顾不上休息,他第一时间调查了解当地口腔门诊情况。他了解到,由于缺乏专业口腔医生,当地口腔门诊已停诊超过2年,群众看牙需前往200多公里外的德令哈市或格尔木市,来回超过5个小时车程。就诊不便,加上口腔健康意识淡薄,当地群众通常只有等到牙痛得很厉害,或是拖到牙齿发炎、面部肿胀才会前往就诊,尽快恢复当地口腔门诊迫在眉睫。

了解现状后,他结合当地医院医疗条件、患者就医需求制定详细周密的帮扶方案和工作计划,整理维修设备,提出改进意见,仅用4天时间,协助当地口腔科门诊顺利开诊。闻讯赶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再也不用跑几百公里去外地看牙了,真的很方便!”前来就诊的患者欣喜地说道。

 

全情投入发扬党员先锋精神

事情无论大小,能否做好,态度是关键。作为此次援青的口腔技术骨干,朱挺医师全身心投入工作,积极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尽心竭力护佑青海同胞口腔健康。

援青期间,正值党的百年华诞,朱挺跟随当地医疗队前往马海村开展义诊活动,为村民送医上门。检查发现,马海村留村村民以老年人为主,普遍存在口腔卫生维护不到位、牙周炎、牙列缺损、龋齿等问题,他仔细查问病情,对症施诊,耐心指导村民提升口腔保健能力,用实际行动诠释“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内涵。

义诊同时,朱挺与同行党员前往马海村哈萨克族老党员家走访慰问,传递组织关心与温暖。

窝沟封闭是预防儿童龋齿最经济有效的的方式之一,援青工作中,朱挺发现大柴旦行委中心学校适龄学生尚未开展窝沟封闭。经与大柴旦工作组、绍兴市卫生健康委的积极协调沟通后,我院免费提供全套窝沟封闭和涂氟诊疗设备、器械及耗材,由朱挺医师牵头,为60多名大柴旦行委中心学校二年级学生免费实施窝沟封闭,实现大柴旦适龄学生窝沟封闭全覆盖,助力当地儿童防龋,进一步推动绍柴两地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师徒结对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是医疗援青的重要内容。

8月中旬,在浙江援青大柴旦工作组的积极推动下,大柴旦行委人民医院设立医生“导师制”,朱挺与当地口腔医生结成师徒关系,教技术,重培养,助力当地医生提升诊疗技术水平。

为让当地医生同质化享受优质学习资源,他积极联系我院,通过开展直播课程和建立线上互动学习模式进一步夯实当地口腔医师理论基础,拓展专业视野。

日常诊疗中,朱挺时刻不忘带教,现场手术演示指导,手把手培养当地口腔医师实操能力。在当地医护人员积极配合下,朱挺顺利完成大柴旦首台埋伏多生牙拔除手术,不仅拓展了当地口腔科诊疗范围,更是一场生动的现场教学,丰富医护人员实践经验,提升业务能力,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为大柴旦留下带不走的口腔专业人才和技术。

朱挺表示:“医疗援青工作,更重要的是留下一批本地医疗人才队伍,只有把本地人才培养好了,当地群众才能持续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援青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情怀。援青经历给了朱挺全新的体验,在他看来,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基层群众筑牢口腔健康的基石,这样的经历打开了他从医的视野和格局,也必将终身难忘。

附件下载